肉眼观察球完全出界
比赛第50分钟,替补登场的柳顿安射门破门。三分钟后,他再次传射,将球送到后点。队友三咲薰在边线“外侧”将球救回中路。田中美抢点得分。 3分钟内连进2球,日本队取得领先。
然而,边裁立即举旗,认为在进球之前和球回到中场之前,球已经出界了。但主裁不断与视频助理裁判沟通,经过漫长的等待,VAR终于确认进球有效。日本队仅用3分钟就梅开二度,以2-1反超西班牙,一下子跃升至死亡之组第一。
笔者在体育场媒体包厢观看了视频回放。肉眼看来,球确实越过了底线,而且非常明显。
视频裁判判定进球有效
在本届世界杯上,国际足联引进了很多高科技。除了之前被诟病的半自动越位系统之外,球内部还植入了芯片。借助这些高科技,助理裁判可以做出更精确、更自信的决定。当值主裁做出最终判罚时,视频助理裁判做出了进球有效的手势。显然经过高科技分析证实了:球整体没有出界,日本队的第二个进球有效。
当然,足球规则规定,球整体出界才算出界。也就是说,出界是指整个球的最大横截面,只有当地面上的所有投影都超过白边线时才算出界。只要投影和白边之间有哪怕一毫米的连接,就不算出界。显然,用肉眼判断有时是不准确的。
当然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德国队也是这种高科技判罚的受害者。否则,如果日本队只与西班牙队战平,那么日本队将无法出线,而德国队则将出线。
技术干预有其优点和缺点
必须承认,科技促进了足球的公平竞争。以视频助理裁判为例,确实提高了判罚的准确性,但由于VAR审核时间较长,且经常“扼杀”精彩进球,因此遭到不少球迷的吐槽。本赛季尤文图斯与萨勒尼塔纳的意甲比赛中,尤文前锋米利克在“定球”后脱衣庆祝,吃到第二张黄牌被罚下场。不过不久之后主裁就通过VAR判定进球有效。无效,米利克却被罚下却无力改变,这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谴责。
卡塔尔世界杯上,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(SAOT)亮相。作为VAR的辅助技术,SAOT就像网球中的“鹰眼”系统。它更准确地显示越位,但也破坏了比赛的流畅性和精彩性。引发了更加激烈的讨论。世界杯揭幕战中,厄瓜多尔开场仅三分钟的进球就被SAOT认定为无效。阿根廷与沙特的比赛中,阿根廷上半场的三个进球都因越位被取消,其中两个点球都在毫厘之内。
显然,日本第二粒进球是否越位,应该由技术说了算。不过,过去足坛有句名言:误判也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。虽然科技正在拒绝误判,但如果科技占据了聚光灯,得罪了观众,也未必是好事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ongyuan-iot.com/html/tiyuwenda/9357.html